
小時候,和父母一同回老家,總是要經過很多蜿蜒的山路,那時候沒有什么概念。只記得時常走著走著車子會停下來,司機會去水邊洗洗臉,解解乏。起初能夠下車玩玩水是很開心的,那時沒有高速,車坐的久了除了累便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只知道有山有水,好涼爽。
成了家,一起回老家總經過秦嶺,這時的秦嶺已經全程高速,一路隧道相伴。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高速上的車子就像一葉小小的扁舟,漂浮在云山霧海之中。不同的時間總能欣賞到不一樣的美景,很享受望著窗外靜靜地欣賞著沿途景色的時光,只可惜,每次與她的會面都很匆忙。
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閑和家人一起來到秦嶺山中休閑避暑。幅員廣闊的秦嶺有著百多條峪口,這些峪口是巍峨的秦嶺輕輕撩起的一角面紗,是大山特意留下,讓我們能夠走進她的腹地,一窺她的豐神異彩之路。
大峪口,崇山峻嶺、連綿的山脈望不到頭。青山、綠水、蟬鳴、蛙叫譜寫了美的篇章。一路驅車向前,路過田野、村莊、水庫、原始森林,在一片開闊地前將車停好,開始休閑徒步。城市中的炙熱、煩悶、焦躁的心情一下子沒了蹤影。洗盡鉛華始見真在綠葉的庇護下、在大山的環(huán)抱中、野草山花陪伴在左右,清新的空氣充溢在我們的一呼一吸間。不時有知了清脆的叫聲,有蝴蝶掠過的身影。風動枝搖、山花輕點,一切都那么平淡,那么自然。與在城市的生活相比,見慣了刻意雕琢、忍受著高溫的“燒灼”,著實讓人心曠神怡。
曾有《大秦嶺》風光記錄片,把人文、地理、生態(tài)、植被、風土人情描繪得淋漓盡致,猶如《舌尖上的中國》講述美味廚藝,繪聲繪色。韓愈曾曰“云橫秦嶺家何在?”廣義的秦嶺,西起昆侖,中經隴南、陜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秦嶺也是中國水系南北的分水嶺,北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洶涌澎湃,南有“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波濤滾滾。秦嶺之水,潤澤中國億萬年,孕育華夏文明,五千年之源遠流長。
老子在終南山下之樓觀臺講授的《道德經》五千字真言中有“上善若水”之說,其中有水至柔至善,“水利萬物而不爭”之評價。我喜歡蔚藍的大海,也喜歡飛流直下的瀑布,但是這些都不及秦嶺山中的潺潺流水。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她的水依舊滲入骨里,水底的石塊奇形怪狀,大小不一,水更是清澈見底。陽光穿透樹蔭照在水面,一會兒五彩斑斕,一會兒透如琥珀,被賦予了不同的顏色。用手輕輕地將水拂起,一粒粒水珠從指間劃過,宛如一位羞澀的女子,輕柔、細膩,卻又不動聲色……
于此情此景之中,不禁感嘆:‘秦嶺七月微風涼,日麗草青山茫茫;安得山間一日閑,與“她”一起度時光?!?/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