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匠人精神備受推崇,然則匠人為何?
將簡單的事干到極致。間或沉靜、執(zhí)著、認真十年如一日于一事,可謂匠人。
還記得這幾年播出的《大國工匠》,街邊可見的百年老店,都分外強調(diào)匠人精神。這些匠人們看起來與我們并無二樣,甚至因為工作而看起來更為滄桑。即使在路邊相遇,也絕不會有人意識到這滿頭銀絲、衣著樸實、拄著拐、慢悠悠靜走的老人竟是匠人。
說來也巧,這些匠人無一例外都年華不復、白發(fā)蒼蒼。也許曾有人抱怨匠人的成功是僥幸得來,是憑運氣的。這觀點我倒不大贊同,仔細想想又覺得實屬可笑。
以我淺薄的閱歷和淺顯的認知,匠人與常人的起點并無高低之分,相差的也并非運氣這種縹緲之物。匠人最可貴的是精神,這份精神支撐他們十年如一日地認真、踏實做事,這份精神讓他們在常年的工作中獲得比他人更深度的知識和技能。但凡匠人,必定有常人遠不及的勤奮和認真。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歷數(shù)當今匠人們,他們的工作最初也并非地位多超脫、錢財多富裕、休息多充足的工作,大多都是在一線的工作者。像百年老字號的美食匠人,是從端盤、切菜做起。像海底隧道鉗工第一人,也是從各種基礎鉗工工作干起。從最基層干起,專注于自己負責的簡單工作,在此基礎上學習、成長、專業(yè),最終成為行業(yè)專家、大國工匠。正正可謂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對我們而言,匠人精神傳達給我們的是未來可期。十年如一日地認真負責,未來自然可期,甚至不期而至。因而,對我們這些年少挫折、屢戰(zhàn)屢敗的青年人來說,靜心、認真、踏實做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日匠人可待,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