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時,曾被臺灣的偶像劇洗腦過一段時間,不為劇里的俊男靚女和情情愛愛,而是被劇中各種小吃深深地吸引著。在眾多臺灣小吃中,如蚵阿煎、鹵肉飯、大腸包小腸、麻糬、剉冰、甜不辣等等,我獨愛鹵肉飯。電視劇里的鹵肉飯的畫面總是那么誘人,堆在米飯上滿滿的鹵肉像一座小山,肉燥肥瘦相間,充分吸收了汁水,隔著屏幕都能散發(fā)出誘人的味道,香甜軟糯的白米飯配上爽口翠綠的青菜似乎在挑逗著我的味蕾。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作為吃貨的我心心念念的就是那一碗看過沒吃過的鹵肉飯。成年后,有機會去臺灣旅游,也專門去當?shù)赜忻囊故姓覍み^那一份美食記憶。記得導游說過,臺式鹵肉飯是臺灣最古早味的國民小吃,售價不高,卻是臺灣人心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上到家纏萬貫的企業(yè)家下至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對鹵肉飯都有莫名的喜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覺得絕妙的鹵肉飯。而經過歲月的洗禮,如今的鹵肉飯有了南北差異和各家口味,但每個人都有心中的那碗“白月光”似得鹵肉飯。
數(shù)年之后,某次在網上看到鹵肉飯的圖片,我依然懷念那飽滿的米飯充分吸收鹵汁精華后的香濃四溢。鑒于自己對鹵肉飯的癡迷,而遠水又解不了近渴,于是決定自己動手做,上網查菜譜、采買備料、下鍋、上桌,一系列工序在媽媽的輔助下愉快地完成。沒有紅蔥頭用洋蔥,沒有臺灣米酒用料酒,沒有醬油膏用老抽,總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待小火收汁后,一晚熱騰騰的鹵肉飯就出鍋了。一家人圍在飯桌旁,一人一碗鹵肉飯,再搭配一碗媽媽精心煲的湯,舌尖上留下的是滿滿的幸福味道。
記得《舌尖上的中國》里有這樣一句旁白: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xiāng)、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食物是一種獨有的媒介,人的思維和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得緩慢直至消失,但是對于某一種食物的味道,卻可以銘記一輩子,這是食物神奇的地方。
對于我而言,食物的意義不僅僅是味道,還有和家人的相處陪伴。如何把食物變成美食,一定要加上“愛”這份佐料。對食物的愛和對吃食物的人的愛,兩者大概要兼而有之。畢竟,食物的本質就是給人帶來愛和溫暖。沒事多我們就多陪伴家人,把時間交給家人,少點外賣、少下館子,一起洗洗菜、做做飯、聊聊天,用心品讀食物的味道,換得一份暖心暖胃的享受。未來,我也依然會用味蕾憑吊歲月,用美食這份憑證,讓幸福在美食中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