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畢業(yè)至今已有十個春秋,2019年小半年也即將結(jié)束,時間飛快,回想自己的過去,感嘆韶華易逝。人生若有所得所失,有時也會茫然若失。
工作中,我在忙亂的生活節(jié)奏中,也會努力尋找時間來反思近期的生活和工作,總結(jié)所得所失。我經(jīng)常和老公討論 “思考”在生活和工作的意義,總想表達人生“思考”和不“思考”的區(qū)別,強調(diào)它對于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我也常有感而發(fā),隨手寫下幾句,算是對一段時間內(nèi)對自己生活工作的反思及以后的打算和規(guī)劃。老公屬于“行動派”,我經(jīng)常就站在“思考派”的立場,說起來總是一套一套,但是行動的工作力和學習力又略顯蒼白,因而有時感覺自己是個行動的“矮子”,對老公這樣的“行動派”也會肅然起敬幾分。
有一段時間,我突然醒悟過來,這樣少了幾分“行動力”的思考到底有什么用?
當然是有用。思考一詞,不論是對工作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有用的。那么,它的這一用處體現(xiàn)在哪,是怎么體現(xiàn)出來的?認真思考之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思考,常止于表面,紙上談兵,并沒有將其轉(zhuǎn)化為實際的行動力。所以思考的價值也就止于表層了。
懶散拖延像是粘在我們這一時代人身上的詬病,很多人深知這一詬病,卻還是難以真正地落實于行動中摒棄它。翻看朋友圈,懊悔反思的人很多,揚言“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到處都有,肺腑之言像大街上的廣告紙一樣到處張貼。也許是被生活和工作所累,有時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從??偨Y(jié)一年收獲,明知多陪陪家人,少出去應(yīng)酬,多看看書,少看看手機朋友圈,卻依然說的多,做到的少,說的容易,做起來卻難于上青天。不斷地在說自己的得與失,然而總是思考先行,行動止步,這說明了我們終究還是被懶散打敗,輸給行動。再次說明這樣的思考總結(jié)沒有意義,只不過是在重復自己沒有完成的計劃,安慰和寬容自己偷懶的心,好像自己沒有白走人生這一遭,假裝自己經(jīng)歷了某些煉歷。
偶爾閑來無趣,也會拿這些感慨詞思考,也常常陷入感動自己的怪圈里。我常常思考,但卻也常常止于思考。有時也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由于各種忙碌讓行動止于思考之后。思考之時“排山倒?!保伎悸鋵嵲谛袆由系臅r候卻往往是“風平浪靜”、“鴉雀無聲”。
行動力的重要性常常在那些被放寬了時間限制的任務(wù)中體現(xiàn)出來,越有行動力的人,越不會陷于最后期限前的煩惱中。面對任何事情,總是在思考之后,果斷、積極、干脆地投入到行動力中。由于生活的各種忙碌,會讓我們逐漸喪失這種寶貴習慣。工作中,就拿完成同一件事情來說,眼高手低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想要的很多,但不去動手做,最后才只能用寥寥幾句來表達自己好像曾經(jīng)努力過。
行動力和執(zhí)行力高的人,每一次行動仿佛都已經(jīng)形成一種慣性,更像是一種冷靜思考后、矢志不移地向前走、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一種“慣性”。如果只有思考,沒有行動,這種思考也終將是一種“空想”,不會帶來質(zhì)的改變。如果思考著去行動,行動才有效率,行動著去思考,思考才會更有價值,行動的效率將會更高。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帶動的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成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睂W即所謂的行動力。是的,想與做從來都是不能分開的,做的時候沒有想就沒有目標方向,想的時候離開做就沒有現(xiàn)實意義。行動力之于思考,就是鴻鵠之志展翅翱翔于蒼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