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上一直充斥著這樣一個言論—讀書無用論。有的人甚至說:你讀了大學又能怎樣,還不是要找工作,大學生的工資和我們沒讀書的也差不了多少。那下面我就用四點闡述一下讀書和沒讀書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書的意義又是什么?
讀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讀歷史可以領(lǐng)略古圣人的偉大思想,帝王的雄才大略,各民族繽紛多彩的文化,讀書可以讓你和賢者進行思想的碰撞。之前讀孔子的《論語》,文中有句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句話說的太有道理了,怎么孔子能把學習理解的那么透徹呢。那時候就心里萌生了對孔子的萬分敬仰之情。讀書讓人感覺到快樂,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讀書會提升你的氣質(zhì)。引用宋·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他的意思是說: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zhì)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讀過書的人談吐舉止儒雅大方,說話口吐如蘭讓人心生愉悅。他們熱愛生活,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也能讓旁人舒心。不是一張嘴粗話臟話滿天飛,讓人渾身充滿排斥與厭惡。
讀書是用最低的成本培養(yǎng)你的眼界和格局,提高你認識世界的能力。讀書可以改變你的思想、你的認知、你的行為和你的人生。三國時的呂蒙是孫權(quán)軍中的將領(lǐng),因為軍功顯赫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一日,孫權(quán)去他賬下對他說:“如今你身居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授意,開始學習,日積月累,他讀的書,超過了宿儒耆舊。在這之前他只是一介武夫,可是經(jīng)過讀書學習和不斷地探索,他打贏了無數(shù)的戰(zhàn)役,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呂蒙亦位列其中。
讀書會讓你有更多選擇的權(quán)利和機會。龍應(yīng)臺對自己的兒子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用工讀書,不是為了讓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能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們每個人都想過有意義的一生,擁有體面的工作,享受生活的愜意??墒悄銢]知識沒文化,你選擇的范圍就會縮小,社會給你的機會也會減少。你有能力你才能選擇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享受知識帶給你的財富。你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被社會認可,自己的內(nèi)心也會更加的滿足和喜悅。
所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多讀書讀好書呢?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自我成長離不開書籍,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不書籍。平常業(yè)余時間讀點書,增加一點書卷氣,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保持心靜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讀書妙處無窮,書香熏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