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根在《論讀書》里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
我是熱愛讀書的,讀書讓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在日常工作中,我是采購中心一名普通的員工,每天重復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完成工作中各種任務,就是處理家里的事情,成天圍著老公和兩個孩子轉,過著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子。而讀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時空當中。閱讀讓我看世界的角度有了歷史的厚重,有了文化的沉淀,有了情感的豐富。人們常說讀書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高級趣味,是脫離人間煙火的靈魂冥想,是一場理想主義的心靈遠足。讀書是一種周期性的自我審視和更新,通過一次次激烈的思維碰撞與迸發(fā),獲取現(xiàn)實生活之外的人生體驗。但在我看來,讀書和生活從來不是互為對立面,也不是出世和入世的關系。
閱讀魯豫的《幸福女人必修課》,讓我在生活中明理上進,用良好的心態(tài)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孝順老人,工作積極負責,于家庭有責任感。投身熱愛的事業(yè)和培養(yǎng)自己的經濟頭腦。
閱讀《匠人精神》一書,讓為自己曾經的職業(yè)倦怠而慚愧,為自己曾經對職業(yè)的抱怨而唏噓,“匠人須知30條”提醒了我,立志如山、行道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已成,則物成”鞭策我在未來的工作上熱愛崗位,不忘初心,腳踏實地。
閱讀的女性是美麗的,閱讀帶來的美,能夠穿越歲月的風塵,恒久不謝。漢末的蔡文姬、南宋的李清照、近代的張愛玲、冰心、林微因,還有當代的女作家畢淑敏,身殘志堅的張海迪……楊絳先生說過這么一句話,“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閱讀的人,能夠在書中找到熱愛生活和積極樂觀的力量;閱讀的人,能夠在書中找到忠實的朋友和睿智的導師。閱讀可以教人堅強,教人堅韌,閱讀喚醒我們內心的理性,進而塑造它完備它,使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年歲漸長,雖然你的眼眸里盡是滄桑,但是讀書帶給你的印記是無法遮蓋的,它使你在年少時能夠不人云亦云,在成年后也能夠不亦步亦趨。當你讀一本書,你也許總有一天會忘記它的內容,但那些你讀過的時光不會遺忘,它們早已將閱讀的智慧鐫刻在你的眼里眉間。正如《讀書論》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生活如書,歲月如歌,悅讀如人生。閱讀讓我感受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閱讀讓我自省、自尊、自強、自得、也自樂;閱讀讓我獲得力量教我堅韌,讓我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讓我感受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