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可距離西安不遠的華山,我和妻子也是頭一次去,華山位于關(guān)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結(jié)合地帶的華陰市。頭天晚上做攻略買門票,第二天,天微微亮坐上動車,還沒來得及打個盹,秦嶺東段的西岳華山就不近不遠的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出了車站,遙看即將要被我“征服”的西岳,暗自里覺得十分親切,他同西安遠眺能看到南山一樣,不高卻顯得厚重,讓人一瞧,就認定他是秦嶺的子弟。
走入華山之前,先走進的應(yīng)是華陰這座城。跟著指引坐上了去往游客中心的出租車,司機師傅三十歲剛出頭的樣子,用一口普通話向我問到:“您好先生,是去游客中心嗎?”這可不是陜普,同時比私家車還要干凈的座位,加上師傅不急也不慢的掛擋起步,嫻熟按下計價器的動作,讓我瞬間被專業(yè)而又精致的服務(wù)質(zhì)感包圍。
十分鐘的路程,讓我對這小城,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感。車內(nèi)的音樂輕松愉悅,車外的街道干凈整潔,路口的早餐店熱氣蒸騰,與司機師傅自然也聊起了華山,他告訴我,華陰每個人都應(yīng)該知道“中華”的“華”字就源于華山,他父親現(xiàn)在還在華山腳下耕田農(nóng)作,靠著華山帶來的游客,他的出租車生意也能夠養(yǎng)家糊口,用他的話來說,華山是他的根,是他的家,是他的驕傲。
同師傅告別后,換好票乘坐大巴到達索道乘坐點。這次和妻子選擇了最輕松的游玩路徑,坐索道西峰進,繞南峰和東峰,走過中峰后,北峰下山。
坐索道觀華山,有的山青紅分明,好比少女穿著彩衣隨風而舞,靈動優(yōu)雅,有的則光禿禿、直愣愣的,像關(guān)中后生,憨實靜默。山峰大多都筆直陡峭,坐在索道上都有種坐過山車的錯覺,不停地向上爬,會猛的下降,之后再次上揚,在山頭之間跳躍了數(shù)次,二十分鐘后我們到達了西峰。
距離峰頂還有段路程,領(lǐng)略了華山的俊美,華山之險毫不遮掩的給我和妻子一個下馬威。西峰就是傳說中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峰頂建有一道觀,名曰翠云宮,一下索道,道觀的磚瓦已能看的極清,可真來到觀門前,也是半個小時后了。
山路全是臺階。臺階由山體中挖鑿出來,大半個腳掌的寬度,勉強讓人蹬著發(fā)力,山路也很窄,只能容的下兩個人并排通過。山路的坡度使登山的人都得貓著腰,抓著嬰兒胳膊粗細的鎖鏈,每邁一步都要用出前腳掌加大腿的全部力氣。
還是這樣的路,我們扶著鐵鏈走了約一個鐘頭,艱難的抵達了華山的最高點,南峰峰頂。此時,陽光正好照亮整個山頭,云和霧也被風徹底吹散,峰頂護欄上掛滿了紅色的許愿帶與銅鎖,在配著周邊剛硬、銳利的山峰,我好像置身于圣地,神圣肅穆,我心想,在這樣美好的地方,許下的那些愿望都會實現(xiàn)吧!
站在南峰峰頂,能看到華山全貌。十一月的華山,顏色雖雜卻不深,山路沿著山脊順勢而走,不時飛過的鳥兒,點綴著淺藍的天空,山體起伏蒼莽氣勢磅礴,如同經(jīng)歷過歲月古畫,讓我大飽眼福。
更令我驚奇的,在華山見的最多的動物竟是貓。東峰北峰的峰頂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好像是華山的主人一般,或一只,或三兩只,臥在被陽光曬的溫暖的石頭上,半閉著眼睛享受著。我不知道它們是怎么上的山,可見識了它們下山,也走的是石階,蜻蜓點水般不費力氣,見到人多的地方也懂得避開,一溜煙就不見了它們的聲影。
走走停停到了北峰,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我和妻子的腿已經(jīng)開始打顫,一致決定做索道下山!這次華山之旅以華山將我征服為句號而結(jié)束。當然,還有華山著名的長空棧道、鷂子翻身,我沒有去嘗試,那就留給后來的游者吧!(物資黃陵 阮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