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故鄉(xiāng)澄城的特色小吃,最廣為人知的就屬水盆羊肉,而我,卻對另一種鮮少人知的小吃情有獨鐘。
離開故鄉(xiāng)的時間久了,但每次回去時,總是要去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麥子泡。
食如其名,用煮肉的湯水熬一大鍋麥仁,然后將煮熟的豬肝、豆腐、豬血、涼粉等燴入其中,熬至沸騰,最后再放上油潑辣子,香氣便彌漫四溢。
從老一輩人那聽說,在麥子泡里放這些內(nèi)臟,不是刻意為之的。很早之前,當?shù)剞r(nóng)村一般在過完紅白事的第二天早晨,來幫忙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吃轍席,實際上吃的就是麥子泡。第一天正席上沒有用完的肉食,不愿浪費,就放入了第二天吃的麥子泡中,而這些肉類混在一起熬出來的湯,味道卻別具一格的香。
清晨的農(nóng)家小院里,大伙兒一人掂一個碗,盛著滿滿的湯飯,把饅頭掰開泡進里面,就著碗里的紅油辣子,找一個空地有蹲有坐,吃的滿頭汗水。而院里煙霧繚繞不絕、煙火氣十足,無形中也增添了紅白喜事的熱鬧勁。但凡來的人,幾乎都是要吃的,這算是個習俗,而麥子泡也被吃的干干凈凈,毫不浪費。
后來,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麥子泡就成了一道地方特色小吃,不再用剩下的肉食熬湯,而是用心給麥子泡中加入各種精制的肉類慢慢熬制,才成了現(xiàn)在更濃郁美味的麥子泡。
現(xiàn)在,我時常會惦記這個味道。小的時候,經(jīng)常會和家人,去局小對面的那家店去吃一碗,那家小店的生意很好,經(jīng)常都要排隊,還經(jīng)常會遇到同樣愛吃這一口的熟人,點一份再加一碗稀飯,吃喝完也是非常滿足的… ...時光變遷,這份味道,回憶起來卻依舊沒變。
若有機會去澄城,一定別忘了吃一份麥子泡。相信這個沒什么名氣但已經(jīng)流傳很久的小吃,也會成為故鄉(xiāng)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