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13日,也許很多人在這一天感覺和平日沒什么兩樣,太陽照常升起,工作照常繼續(xù),生活照常進行。然而回想八十三年前那個令四萬萬中國軍民憤怒悲痛的一天——南京大屠殺。
那一天,南京正式淪陷,中華民國首都淪為日本的軍區(qū),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于南京及附近地區(qū)進行長達六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燒殺搶掠等血腥暴行,席卷著南京這座城市。槍聲、炮彈聲、求救聲,吶喊聲充斥著南京城。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無數(shù)家庭支離破碎,遇難人數(shù)超過三十萬。
三十萬。
三十萬!?。。。。。?!
三十萬炎黃子孫的鮮血和頭顱,破碎的肢體,使南京擁有千百年歷史的古都變得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三十萬!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哪怕到今天日本卻連一個鄭重其事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的,日本首相和一些高官多次參拜供奉著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否認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歷史;甚至那些侵略者們哪怕在軍事法庭上也說自己無罪!
只有真切地了解歷史,才能正確地認識歷史。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蘇聯(lián)著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誰都不能否認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野蠻、殘暴的戰(zhàn)爭罪行。我們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為三十萬人民的生命難以忘卻,我們之所以將這段沉痛的歷史,以國家的名義公祭,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對戰(zhàn)爭的鞭笞。而今的紀念是為了不忘,不忘是為了反思,反思是為了清醒,清醒是為了祖國更美好的未來。奮然前行,才是銘記歷史的真諦。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歷經(jīng)無數(shù)腥風血雨給后人的啟示。前事之事,后事之師。七十年過去了,七十年的風風雨雨也許讓中國人民淡化了仇恨,但記憶不會風化,恥辱更是不容血脈里漫長的沉痛所塵封。我們記住恥辱,記住南京大屠殺這段悲痛的歷史,并不是為了反攻倒算,是為了避免悲劇不再重演。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zhuǎn)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愿以吾輩之青春,護衛(wèi)這盛世之中華。
最后,請允許我用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冥思廳照壁上的八句話結(jié)束今天的這篇文章——“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zhàn)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