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2日,在這一天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與世長辭,國人淚目。
袁老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shù)的研究、應(yīng)用與推廣,長期奮戰(zhàn)在農(nóng)業(yè)第一線。他曾種下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夢想試驗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保障國家和世界的糧食安全。在他的心里,國家利益重,科學(xué)事業(yè)重,名利卻最輕。他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間,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人民心中最樸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經(jīng)絆倒半個地球的難題,讓上億人口擺脫饑餓。如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已突破1500公斤大關(guān),中國人牢牢端穩(wěn)中國碗,中國碗里裝滿中國糧。
耄耋之年仍投身稻田之間,這位“90后”,是中國人心中真正的巨星。他曾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xù)干下去,從‘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也許因為這顆星璀璨奪目,所以人們總覺得他永遠不會隕落,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院士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xué)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更是一位可愛的老人,他有一只叫袁花花的貓;他總是獨自一人去超市看米價,然后很高興的走掉;去一家不起眼的理發(fā)店理發(fā),自己設(shè)計發(fā)型,剪完俏皮的說“哈,我又年輕了!”,他愛運動、愛抽煙、愛打麻將、會拉小提琴、會跳踢踏舞、會下象棋,還喜歡冷不丁地說句英語......
22日下午16時,當(dāng)袁老的靈車駛出湘雅醫(yī)院地下車庫時,路兩旁擠滿自發(fā)前來送別的市民,車輛整整齊齊停在路邊,靈車緩緩駛上長街,市民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有人一邊喊一邊小跑追著靈車,路邊車輛鳴笛致哀,刷到這條新聞眼淚便止不住的流下來,袁老的離世牽動著千千萬萬國人的心,外媒也集體為這位可愛的老人刷屏。
這幾日,下著雨的長沙有太多的感動,上萬長沙市民冒雨前往明陽山殯儀館悼念袁隆平院士,大家拿著鮮花、稻穗,家長拉著孩子,小朋友的腦袋里有十萬個為什么,家長耐心的給孩子講述袁爺爺?shù)墓适拢煌赓u員穿梭在人群里,車上一束束鮮花載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哀思;孩子和市民自發(fā)為站崗民警撐雨傘;有人免費為前來吊唁的人們提供口罩;有往返明陽山的免費接送車;有免費送花的;有免費提供米飯的,航拍鏡頭里去送別的市民隊伍綿延了三公里,吊唁廳外一層層的花海,這些不是口號也無人組織,就是人民對袁老深深的懷念,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他高高舉起。
他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精神永駐天地間。一生浸在稻田,從泥土中來,到白云中去。一縷米香,一陣稻浪,一畝禾田,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
袁爺爺,一路走好,愿另一個世界里,您依舊有稻香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