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認為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夏至壯大繁茂到極點,此時天氣往往驟雨殘虹交替,豪邁灑脫至極。公元前七世紀,人們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這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茉莉常常在黃昏時分開放,暗香浮動。清風徐來,流云斷月,天地間都有一種明凈爽朗的美。
爾后是夏夜,藍絲絨上撒了碎鉆般的星空,這是只有夏夜才有的純凈的幕藍色,不存任何陰霾,使天地間明凈無比。繁星璀璨的夜空下,有隱隱稻香,有聒聒蛙聲,有潺潺溪流,有昭昭樹影,有點水蜻蜓,還有忽閃忽閃的螢火蟲……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曾有詩人說起夏蟲與秋蟲鳴啼的區(qū)別。他說,夏夜之蟲鳴自然是不如秋夜的,但夏蟲之初鳴,又含蓄清越,無需憂患,亦就不存悲聲。夏夜因此羽蟲飛揚,是昆蟲們最幸福的季節(jié),暗夜密葉中,無數(shù)生命在無憂無慮地舒展自己,亂螢光熠熠,行樹就影離離,秋夜也就沒有這樣的生命蓬勃之詩意,到秋風蕭瑟,便哀聲遍野了。四季輪轉(zhuǎn),漫漫人生,就好比青藤筆下的墨跡,一出筆一收鋒,都是烏啼惹了舊夢,雨落驚了紗簾。細想起來,從夏花之爛漫到秋葉之靜美,從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意氣風發(fā),到中年聽雨客舟中的沉靜寂寥,這不也正是人生軌跡的一種觀照么?
夏至之于人們,不僅是一個充滿隱喻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一個指導農(nóng)耕的節(jié)氣。水稻年成豐歉,到了夏至已成定局,故有“有稻沒稻,夏至知道”的民諺。因此夏至日當天,農(nóng)民要持香紙到田頭祭“田公田婆”,祈保佑豐收。江南民諺還流傳著這樣的句子——“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之后,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
夏至過后,一年之中天空最美的時節(jié)也隨之而來。夏天的晚霞、星空、蟲鳴啾啾的不眠之夜,都伴著盛夏的舞步翩躚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