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期盼和希望,看到人們回家團聚時露出的笑容,內(nèi)心不禁感慨能夠回家過年就是幸福。但也有很多人選擇付出自己、幸福他人。在舉家團圓的時刻,守衛(wèi)祖國的軍人也許正在冰天雪地中巡邏、身處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正在手術室里忙碌、守護社會平安的干警正在寒冷的街道執(zhí)勤……
兒時,對過年是十分渴望的。一進臘月,仿佛隨時隨地都可以聞到年的味道:“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八就殺豬?!眱簳r日思夜盼的時刻到了。70年代,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在年后抓一兩頭豬仔回來養(yǎng),我家也一樣。那些年,沒有專門的豬飼料,沒有激素,沒有瘦肉精,就用麥麩、米糠或紅薯,殘渣剩飯等喂養(yǎng),經(jīng)過一年的辛勞付出,年底才從那肥實渾圓的豬身上得到回報。殺完豬,除去預留送親戚朋友的、給殺豬匠酬勞的、賣給無豬可殺的鄉(xiāng)親的,自家剩下的只有豬頭、蹄子,內(nèi)臟等雜碎。開始煮肉了,大鍋里的水沽沽沸騰,新年的第一鍋豬雜碎燉蘿卜散發(fā)出極誘人的香味。當筷子輕松插透大塊豬肉時,母親便給我們這些圍在鍋邊的孩子們一人撈出一塊兒,顧不上燙嘴,吹著氣,啃咬著新鮮筋道肥厚的肉骨頭,那種肉香味兒,足以撫慰物資貧乏年代的我們一年的期盼!那年味兒便是殺完年豬,啃肉骨頭的香味兒。
兒時過年,期盼的事兒還有拜年,拜年活動不僅能收獲些許壓歲錢,還能吃到花生、糖果、爆米花等零食。其中爆米花是不可或缺的,每年二十七八左右,炸爆米花的師傅就開始忙碌起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一團霧氣騰空升起,空氣中瞬間散發(fā)出爆米花的香氣,與此同時,圓筒后的長布袋剎那間鼓了起來?!炔患按ド弦话讶M嘴里,貪婪地享受著滿嘴的美味。那時的年味兒,便是嘣出的爆米花香味兒!大年初一早起父親先點燃一串長長的鞭炮,噼里啪啦、金花四濺迎接著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爺爺奶奶會擺上吃食拜神祭祖,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平安喜樂。我穿上母親準備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在村里和小伙伴們比著誰的更好看,飯后會和父親騎著自行車帶著大包、小包走親訪友,給長輩磕頭拜年,到哪都能吃上糖果,拿到壓歲錢就是最開心快樂的。那時,濃濃的年味兒就在這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中傳承。
而現(xiàn)在年味兒濃縮進了現(xiàn)代化的科技里,5G網(wǎng)絡、視頻拜年、微信紅包,還有高鐵動車、飛機輪船一瞬間就拉進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年前回到老家,路過村口,一群年過古稀的老嫗談笑風生:“現(xiàn)在到底還是生活富裕了,這都快過年了,也沒感覺到有什么特別,日子還跟往常一樣,平平淡淡,沒有什么熱鬧勁兒,以前貧窮的時候,日子難熬,天天盼著過年。”是啊,她們年輕時候的那個年代,天天盼著過年,不像現(xiàn)在一樣有著豐富多彩的信息化生活,更沒有現(xiàn)在這樣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她們所期待的,無非就是吃頓肉,吃頓餃子,穿身新衣,一家人聚在一塊滿一席團圓飯,現(xiàn)在思之平白無奇,當時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回不去的童年記憶,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臉,還有那副春聯(lián)貼在門上,那就讓開心在臉上綻放。放下手機,帶上孩子,平時大家都在忙,和孩子分開多、團聚少,所以過年了和孩子多接觸、多溝通,也可帶上老人,去外面走一走,玩一玩,看一看,闖一闖。
年味兒是回家過年的溫暖,是有家可歸的親情。不管怎樣,不管在何地,春節(jié)照樣流過我們的心房,把那煩惱的不愉快的失去的忘記,讓心在陽光下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