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視頻號時刷到了一名攝影師主播,他的視頻記錄的那座城市,是坐落在天山腳下的戈壁綠洲——庫爾勒,那是我生活幾十年的地方。
激動地關注了主播。于是,我在視頻中看到--
清晨,日出之前的街道,幾個穿黃馬褂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清掃寂靜了一夜的馬路,偶爾幾輛車穿梭在石化大道南來北往的路上,汽車奔跑的聲音撕破了小城的寧靜。思緒拉長,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上世紀90年代初,石化大道修建期間,騎著自行車奔波在城市東邊新城區(qū)和市中心的幾個青年男女的身影,他們披星戴月、不辭辛勞為的是讀書。如今,他們或走出家鄉(xiāng)去了遠方,或仍在小城一隅上演他們的人間煙火。路邊的花植有些凋零,樹葉被風撕落,黃色的梨樹葉以及白楊樹葉,它們落寞在地上,仰望著天空,葉眉有些潮濕,仿佛流下過眼淚。
下一條視頻主播走過與石化大道交錯的濱河路一路向西,鏡頭中,我看到這里高層建筑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園區(qū)。想一想20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漠,如今,新市政府商業(yè)一條街、市民廣場、人工湖讓昔日的荒漠變得熱鬧非凡,中學時代曾經每天上下學穿過的的戈壁,早被混凝土筑路覆蓋,那些四腳蛇也不知轉場去了哪里。太陽終于起床了,湛藍的天空上,一輪明晃晃的赤日撒下萬道光線,讓小城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這里沒有大城市的地鐵,沒有高架橋的繁華,有的是一群充滿熱情、積極生活的人們。
主播有多期視頻拍攝了孔雀河和杜鵑河。隨著視頻鏡頭來到東站的杜鵑河,我不由自主地想尋找家的方向。我的家就在這附近。多年前這里是有名的十八團大渠的一段,兵團人用汗水和智慧澆灌出來的渠道,那奔騰湍急的渠水,曾經灌溉了無數的良田,如今城市的三河貫通工程使這里成為城市東邊的一條河道。河邊廣場上彭加木雕像附近水域,大量越冬天鵝在此聚集,許多市民圍攏過來觀賞天鵝,紛紛用手機拍下天鵝靚影,并以天鵝為背景拍照合影。初冬的杜鵑河畔,一派人與天鵝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水面被晨曦閃耀,鳥兒鳴唱。晨跑的人開始返回,早出的第一輛公交車也開始啟程,學生開始等班車,商鋪也打開了鋪面,迎接吃早餐的人們。曾經我把我熱烈的青春都留給了這座城,現在我離得太遠,但這座城始終張開懷抱等我歸來。
沒有尋找到少時的腳印,卻親見了小城的溫馨。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小城,有我的快樂,也有我的回憶,還有,曾經的我也在小城的一隅吃著早餐環(huán)顧四周。你好嗎?我生活過并摯愛的城市。過往的青春,回憶中的長發(fā)姑娘騎行在戈壁灘以及回眸一笑的那段時光。
有一期視頻展示了小城中部的人民廣場以及人民路,這里三十年前是小城的中心,記憶中,那年頭,對梨城人來說,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逛街時,人民商場是必去之處。如今,當年青春美麗的少女被魚尾紋滄桑了芳華,曾經活潑帥氣的少年已鬢白了年華,光陰把記憶中的畫面一點點泛黃。那年走過的路已經寫在故事里,這一段回憶,被厚重的混凝土覆蓋,順著拓寬的路線,筆直向南向北,一邊連通天山,一邊穿越城區(qū)。
一路向西,路過金三角大廈,經過幾次改造的市場,已經找不到二十多年前初建的印跡了。鏡頭閃到葵花橋,我激動地發(fā)表了評論,說道“這不是老街嗎”,沒想到主播竟然回復了我,說“是的,這是老街,現在叫團結南路”。不由得有些感慨,這些承載著我滿滿回憶的地標性建筑,早已不是舊時的模樣,有些已經黯然消失在時光的長河里,而那些我耳熟能詳的老名稱,已很少出現在人們的口中了。但在這些老地方曾經發(fā)生的故事,卻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它會一直在那里,無言述說著一段曾經的過往。
鏡頭每天還在繼續(xù),主播的視頻幫我紓解了不少思鄉(xiāng)情緒。歲月滄桑幾十年,記憶里的痕跡越來越淡,只有家中相冊里那些泛黃的老照片告訴我,這些記憶還在我們的小城中,不曾消逝,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xù)流傳。
時間過得飛快,筆墨還未來得及暈染紙張,墨香便已散盡;夕陽還未來得及留下最后一抹余暉,便失去了色彩。感謝視頻主播,讓那些幾乎被遺忘的時光畫面在我的腦海中一幀幀溫情重現,一次次觸碰著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彈指一揮間,幾十年美好的生活猶如漏斗中的沙粒已悄然流失,但是許多新的夢想和挑戰(zhàn)又等待我們去實現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