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一過,路邊的風(fēng)里,輕輕揚揚散漫著一股干凈、通透、香甜的味道,我知道,那是蛻掉外衣的麥粒香,是成熟清新的麥稈香,是這片土地收獲后自然的鮮香……
割麥
小時候,每到陽歷六月,準(zhǔn)備開鐮割麥的那幾天,學(xué)校都會給我們放十天忙假,讓孩子們回去幫大人收麥子,當(dāng)然,老師們也要回家收麥子。因為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有時候在地頭見了老師拉麥子,學(xué)生要趕緊跑上前去給推一下架子車,老師會回頭邊擦汗邊笑著夸一聲:“行了!行了!給爸媽幫忙去!”
我們家那時候地很多,分的地,我爸承包的地,十好幾畝。為了省錢,他們幾乎從來不叫麥客,我們土語叫“麥護衫”(專門以替別人割麥子為生的人)。全憑我爸媽人力割麥,當(dāng)然,我們仨也是一人一把鐮刀,我爸給每人劃分一縷地,“腰低下!頭抬起!麥子摟少些!腳離遠一點!小心鐮!……”
你知道,割麥這個活兒必須在太陽最毒的時候干最好,麥稈硬挺,割起來“嚓嚓嚓”作響,幾鐮刀下去就是一捆,抽兩搓長一點的麥子像綁繩子一樣綁起來,這叫打麥腰,打好以后就把剛割好的麥子放在這繩子上,蹲下,用腿頂著,用兩個手扭著麥腰,將麥稈左右交叉,直接掰倒,麥子已經(jīng)捆住了。抱起來,蹲兩下,一捆麥子就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卣驹诘乩锪恕>瓦@樣,倏忽間,整片整片的麥田就變成了一捆一捆的麥子,似乎從原來隨風(fēng)飄搖的瘋丫頭變成了端莊沉靜的大家閨秀……
其實割麥子倒也沒啥,濕熱濕熱的天里從深溝往塬上背麥子,那,真的不好受。我們家有幾分坡地,在門前大溝的河底。那地很薄,因為是沙灘地,地里到處都是石頭瓦片,每年種地光收拾這些東西都得好半天。割麥子的時候,往往是我爸媽割好,我們仨一人一捆,心狠點背兩捆,沿著僅容兩腳的羊腸小道往上爬,那條路好長啊,好長啊……
碾場
等麥子全部收回來,地里幾乎就沒什么人了。但是村里家家的土場上都擠滿了人……早晨五點多就要起床了給場上灑水,在鍋底掏一些草木灰,拿笊籬端著,兩個人在前面推碌池,一個人在后面撣灰,繞著場子一圈一圈又一圈,直到把個原本坑坑洼洼的土地楞是碾成了一塊平整瓷實,經(jīng)得起折騰數(shù)十天的場子。
碾場,其實拼的就是人多。那個時候,誰家勞力多久顯得特別有優(yōu)越感。所以很多嫁出去的女兒都會被娘家提前通知,“明兒咱屋碾場,你看你能來不?”第二天女兒女婿攜家?guī)Э冢瑑鹤觾合蓖蟽簬?,族人能搭把手的也都會加入這場硬仗。
碾場,從攤場開始。早上七點多,趁涼快,大家就開始準(zhǔn)備攤場了。掌柜的會目測一下找到場地的中心,拎過去一捆麥子作為核心點。然后大家就圍繞這捆麥子“畫圓”——小孩子蹭蹭蹭地跑著把麥子提過來,解開麥腰,把麥子頭朝上,根朝下鋪開,隨便巴拉一下子就走開,剩下的交給后面正在“攤餅”的大人,他們會根據(jù)今天場子的薄厚程度將麥子均勻攤開,一定要攤平,不然這里凸起,那里凹下,碾場的時候車速快,很危險,再者也碾不好麥子。起先,一兩捆麥子就能畫一個圓,越往后,周長越大,一二十捆麥子都不夠畫出一個圓了……
一個場子攤下來大家都累得不行了,緊挨著場子的鄰居們,主要是男人們就聚在那棵大皂角樹下喝個茶,抽根煙,娃娃們趁空兒跑回家里喝口水,瞄一眼正在演的《西游記》,女人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拍拍身上的土和麥刺,在路邊地里拔幾根小白菜,邊走邊摘,回去洗凈切好。然后和面揉面,一塊干凈的布蘸水弄濕蓋住面團,等著中午碾場間隙回來扯面做飯。而鋪成一個大餅的麥子,正等著太陽熱烈地去照射,瀝干所有的水分,然后期待一場又一場的碾壓……
十點左右,麥子曬得差不多了。我爸的拖拉機就該上場了。拖拉機早已卸掉了車廂,代之而掛起了高兩米、直徑一米多的圓柱體樣的碌池(這個碌池還是在鄰居家門口的土臺子里挖坑,用水泥、沙子、石頭等鑄造的,當(dāng)時那么多大叔大爺們呼唲嗨呦在幫忙,真的是熱鬧異常)。手扶拖拉機,顧名思義,全靠手上的力氣才能掌握住方向,所以我爸早年間因為長期用力,右手臂已經(jīng)歪了。碾場的時候人坐在車上,繞著場子不停地轉(zhuǎn)圓圈,手扶一段時間他就會以腳代替。所以你看他很多時候就是戴著一頂爛草帽,左手握著拖拉機左把手,右腿彎曲,右腳頂著右把手,一直那樣轉(zhuǎn)啊轉(zhuǎn)啊,至少得轉(zhuǎn)半個多小時,第一批麥粒才會從殼子里正式落下。
我爸急匆匆喝口水就又哐當(dāng)哐當(dāng)去給別人家碾場了,那時候錢是真的少,碾一個場貌似才幾塊錢。我爸走后,我們就跟著我媽他們開始第一遍翻場(碾場最終需要翻三次場)——從外往里一圈一圈仔細翻,翻場的時候一定要繼續(xù)擺整齊,撥開,方便太陽能夠繼續(xù)曬透麥子。第一次翻場結(jié)束,大概已經(jīng)十一點左右了。太陽越來越毒,麥子被曬得干干脆脆。
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后,我爸又開著車回來了。趁這一小時的間隙,我媽(有時候就是我和我姐做飯,我燒鍋打下手,我姐搟面切面條,調(diào)飯,潑油,)已經(jīng)把飯做好了,我爸經(jīng)常說我們姐倆做的飯比我媽做得好,我媽就笑:“娃們不知道節(jié)省,倒油么哈數(shù)么!”我爸嘴一撇:“恩,你就是舍不得給額吃點兒油么!”油水大了飯菜香么。我爸嘴上雖然說,但其實他一點兒都不挑,一碗油潑熱干面,再來半碗湯面條,就著大蒜瓣,美得很!
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我爸的整套休閑儀式完成后,大約下午一點左右,麥子曬得歘歘歘,碌池碾在上面似乎都聽到麥子撲簌簌往下掉的聲音,因為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一次高強度碾壓,第二遍就顯得輕松多了。二十來分鐘過后,麥稈已經(jīng)變得疲軟。再翻一遍,抽一撮麥子看看,麥穗上的麥子已經(jīng)所剩不多。再曬半個多小時,我爸再碾一場,最后一遍為了放心,他通常還是會多碾一會兒,保證所有的麥子都能顆粒落地。
起場
三遍結(jié)束,大約是下午三點左右了,麥子的脫粒工作基本結(jié)束,該起場了。
起場是最熱鬧的時候,那時候太陽已經(jīng)不那么熱了,尤其是我們家場子上面有棵大樹,場子前面又是一條大溝,下午時分,涼風(fēng)出來,特別舒服。并且小孩子們可以在柔軟的麥草上面翻跟頭打滾玩,滿滿的都是麥草的甘甜,是被陽光包圍的味道。
金黃的麥稈像一床松軟厚實的綢緞被子,踩在上面光滑、棉柔,你忍不住就想躺在上面胡亂打幾個滾兒,累了就仰面朝天,看風(fēng)吹樹葉,看天高云淡。那時,你就站在世界的中心,感受風(fēng),從心中,呼嘯而過……
當(dāng)然,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玩兒,是大人們用鐵叉挑麥草,一會兒就是滿場子的小山堆,我們就用兩個鐵叉往麥草堆中間平行叉過去,然后像抬轎子一樣抬到麥場頂頭的大麥摞子底下,我爸再用鐵叉端起一大摞拋向上空,我媽會站在上面接住,然后慢慢鋪平,踩瓷實。慢慢的,場子上的麥草越來越少,直到金黃的麥粒開始逐漸露出了頭。
揚場
所有的麥草幾乎都收拾完了,剩下的是麥粒和麥殼混在一起。
我爸已經(jīng)給拖拉機上裝了一個大風(fēng)扇,車“咚咚咚”響著,風(fēng)“呼呼呼”吹著,這邊我爸和幫忙的叔伯一人一锨,左右開弓,我媽則拿著掃帚掠去落在麥子上的麥殼,保證留下的只有干凈飽滿的顆粒,一座小山,不斷膨脹,膨脹……直到車熄火了,風(fēng)扇停擺了,我們把每每一粒麥子都裝進袋子,收進倉里,我們才能踏踏實實洗把臉,看著月亮升空了,繁星漫天了,輕松道一口:“今年年景還不錯!“
時光朝前
記憶朝后
你所經(jīng)歷過的
終已過去
……
愿未來的日子
結(jié)滿了珍珠
你我都光彩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