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時,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學(xué)習(xí)國畫和書法。喜歡看著墨汁、顏料在與水交融后,透過筆力慢慢地于宣紙上描繪出或?qū)懸獾幕B魚蟲、山川河流,或工筆的花卉仕女,以及書寫出橫平豎直的方塊字來。最后落款時,一方紅印躍然紙上,水墨丹青相映成趣。成年后,喜歡上攝影,透過鏡頭尋找光與影的默契,漸漸地摸索出如何在鏡頭里聽見生活在講故事。
記得學(xué)國畫時,經(jīng)常聽老師說要學(xué)會留意生活,人們不是常說:畫貓畫虎難畫骨,就是說精髓很難被把握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時我畫過富貴逼人的牡丹、畫過堅韌挺拔的墨竹,畫過四處橫行的螃蟹,卻畫不出小區(qū)里白墻前面綻放的一數(shù)純凈的白玉蘭。最平常的生活卻無法用筆端描繪,總是令我有著些許惆悵。
玩相機(jī)之后,發(fā)現(xiàn)攝影里最難的也是拍生活!握著相機(jī)拍遍人物風(fēng)景,卻拍不出平時生活中的那種煙火氣。一花、一草、一瓶、一罐,就是平凡生活的煙火氣,既不個性,也并非古董,卻有著生活的醇厚之味。托住鏡頭,想要拍出生活的親切可人,不做作、不拿捏,絕非易事。你想啊,每天的日子都按部就班的流淌著,明明那么真誠地就在那里,好多美好溫情的瞬間和畫面就穿插其中,想要抓住那個感覺卻總有種無力感。有時候按下快門,定格的畫面卻像被瞬間抽取了靈魂,熙攘的片段失去神采,瞬間如同斷裂。再多的攝影技巧,也無法捕捉取代生活靈動的片段。
我很怕拍出失了靈魂的畫面。那些人間的煙火、鮮活的生命、悅耳的笑聲、難忘的歲月,是無論如何也想放進(jìn)取景框里去的。每一個畫面、每一種味道、每一段記憶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最舒服、最貼近生活過日子的煙火氣。其實,市井的素材,就是我眼中溫暖的人生,或許捕捉不到,但都定格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經(jīng)歷,時不時地回憶,時不時地想念……
記得前幾天在回民街,隨手拍了幾張大排長龍的店家和熙熙攘攘的食客,分享到朋友圈說:最愛這人間煙火氣。有朋友在底下留言說:把吃貨還說得這么文藝。的確,吃貨可以隨時開啟尋覓煙火美食的模式,不一定是高級飯店,越是路邊小攤越能顯示出其老饕的級別。而真正的吃貨也最接近人間的煙火氣,他們那種對美食的執(zhí)著和熱愛,就是對生活的熱情和贊美。而我,當(dāng)然也是美食的愛好者和追隨者。
拍生活,過生活,幾多難;愛生活,享生活,不容易。簡簡單單的生活,享受最貼近生活的煙火氣,寫寫畫畫、行行走走,把握當(dāng)下,收獲穩(wěn)穩(wěn)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