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走在時光的長河里,隨著時間流轉,一路成長,一路領悟。于是人生就有了長度,亦有了厚度。時間如同煮雨,蒸發(fā)了就再也不會復返。時間是時間最好的老師,她把生命中所有的道理與感悟都教給了我們,學到多少取決于我們自身。
最近在看作家田維的《花田半畝》,里邊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活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化。生活就如同書中所說,本就是一場沒有劇本的冒險,世間無常才是人間常態(tài)。而有常無常的區(qū)別在于自己如何去看待。時間在這里最是公平,你在學習上投入了時間,你必然會獲得知識;你在工作上投入了時間,你必然會獲得成效;你在家人身上投入了時間,你必然會獲得親情;你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會是你人生中的感悟。
時間會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哭著走來,笑著離去的過程。但凡活著,就是走在衰老的路上,沒有誰能留著青春,更不能留住時間。時間長河中湮沒了多少眾生,就有多少眾生留在了時光的長河中。時間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怎樣使用。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有這樣一段富有哲理的名言,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她的厚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她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她的質。生命的結果最終都是歸于天地,所依她的意義在于過程,在于把握,在于每個人滿懷希望,充滿熱情的向終點前進,而不是在于最后留下的到底是平庸還是偉大。在人生這段路程上,不關乎你是否留下了多少痕跡,只要你已經(jīng)踏踏實實的走過就好。人生長度有限,因此我們才需要不斷擴展自己生命的厚度,每個人擴展的方式又不盡相同。有貧困人家的努力,有富余人家的開拓,更有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大至國,小到家,每個層次的生命高度也不盡相同,暖衣飽食,子女繞膝是凡人的高度;國富民強,繁榮昌盛是國家的高度。
時間伴隨著你我,人生旅途過程的精彩遠遠高于結果。就如同奧林匹克精神一般,參與遠比獲勝更重要。讓我們忽略結果,管理好時間,不斷學習前行,不斷擴展生命的寬度與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