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當我再次來到爺爺家時,看著遠處那排比我還年長的柳樹,還有那處破舊不堪漏天的老房子,心里禁不住一陣悲傷,爺爺不知您現(xiàn)在在那邊是否安好?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在他人生最后那一段時間里,我一直陪在爺爺?shù)纳磉叄瑤退固涤?。最后,在某一天的早上,奶奶發(fā)現(xiàn)爺爺身體冰涼,而我就睡在他旁邊,就這樣爺爺安詳?shù)仉x去了。當時我只有幾歲,根本不知道生離死別意味著什么。
記憶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爺爺每年都會在狗換毛的季節(jié),從狗狗身上薅下來好多狗毛,然后,把狗毛搓成毛線,再給我們織襪子。
八九十年代初,我們這里的農(nóng)村很落后,每年只有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才有新衣服、新鞋子和新襪子穿。平日里,只能穿打著補丁的衣服和襪子。真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到冬天,連五塊錢的暖鞋都買不起,腳丫子凍得發(fā)腫,起裂瘡。
有一天我放學進大門,發(fā)現(xiàn)爺爺坐在門口像是在織毛衣,走近一看,原來根本不是織毛衣,而是在織襪子。當時我特別驚訝的問爺爺:“爺爺您怎么還會織襪子?”爺爺說,他啥都會,因為沒有毛線,所以,他就用狗毛搓一搓,代替毛線,給我們織狗毛襪子,這樣就能保護腳丫子不被凍傷。過了幾天,襪子織好后,往腳上一穿,哇!太厚實了,穿上確實不凍腳了,但是,這雙狗毛襪子,有個缺點,就是又厚又沒有彈性,每次穿的時候特別困難,鞋子也要做大一碼才行,后面就沒有再穿了。
現(xiàn)在,我都不記得過了多少年了,那雙襪子,雖然不能穿了,但依然保存完好。那個冬天可以稱為“不凍腳的冬天”。
清晨,公雞的叫聲在你的胡子上爬行,時間的日子走過玉米地和麥地,一雙大手牽著小手來來回回穿梭,懷念那個織狗毛襪子的爺爺!